王育红,笔名王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
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
香港美协会员
港澳台美术家协会理事
上海画院画家
北京凤凰岭创作院院士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會員
展览经历:
2014年《长江之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5年《兰之韵》入选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十渡写生》入选第三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2019年《炊烟深处是我家》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水墨神化
——浅谈我对中国画用水的理解
王然/文
中国画的玄机就是“水”。墨能幻化出无穷的色彩和物象,而使墨蕴含这种玄机的是水。水之用法是否得当,着实是影响一幅画之意境与神韵的关键。
黄宾虹在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基础上,还创立了“水法论”。宾老的许多作品正是妙于用水,而达到水墨神化的效果。宾老说“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彩。”宾老除了水破墨,墨破水或水破色,色破水之外,还有他的铺水法,特别应引起重视,铺水的作用,在于使画面更滋润、更调和、更浑然一体。
中国画自古以来讲究笔法、墨法,其实还有水法。古人说“墨法在于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以“水墨”并称,实乃至理。齐白石题画《墨荷图》中说:“干裂秋风画亦难,润含春雨亦非易。”如果说墨是中国画的魄,那么水就是中国画的魂,有墨无水则无韵,有水无墨则无骨,丢开水墨既无传统,创新更无从谈起。唐代诗人杜甫形容诗的最高境界为“精微穿溟,飞动催霹雳。”而绘画中的“相”与“罔”就是“实”与“虚”,是心灵对物态天趣的领悟,造化和心灵的凝合。中国画中的艺术表现在乎于虚实辩证的美感,正如“水”与“墨”之间的关系。苏轼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空则灵气,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是一种空明的觉心。“水”化“墨”则气韵足。当然这还与创作者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庄子语“虚实相生,与万物同其节奏。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意为在静态中求动感。水之静谧,映照万物于一心,墨之律动,体现造化在纸上。“虚”托“实”,“实”衬“虚”,虚实二者皆生“意”。中国画是超旷空灵,超以象外的艺术。在空灵中体现道义。创化万物的永恒运行着的是“道”。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或许,这就是“水”的至高境界。
中国画笔与墨的交融妙在用水。绘画“一变于水,二运于墨,三受于蒙。水不变不醒,墨不运不透,醒透不蒙则素,此三胜也。”水之运用于中国画中不仅仅停留于技法上,更多的在于用水是否使画面的氛围更加生动,是否将水的精神融入画面之中,营造出真正的水墨精神世界。
全球水墨画大展上与刘国松老师合影
与卢禹舜老师合影
与王鲁湘院长合影
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與潘公凱老師合照
在中国美术馆刘曦林老师个展上合影
巾幗抒懷 江山多嬌
——王育紅山水畫的美學觀念
《十渡写生》200×200cm 2016年
北山秀谷图
北山秀谷图1
山水清音
宋画临摹
天山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