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石窟新生——台州黄岩石窟展出“石”展
    石窟新生——台州黄岩石窟展出“石”展

    展览现场如何将这一处历史遗留的采石遗迹,转化为既能回应地方文脉,又能倡导可续精神的生态景观与人文场所,成为了工作室思考的课题。最终,他们将视点落回到“石”,以期让石的作品...

  • 在国博看沉浸体验展,当代美学诠释五大石窟
    在国博看沉浸体验展,当代美学诠释五大石窟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主任、研究馆员、此次展览策展人胡妍介绍,本次展览提炼出五大石窟的核心元素,以小见大,将众多不可移动的文物汇聚...

  • 响堂山石窟召开“再造像——当代文化视阈下的石窟艺术学术研讨会”
    响堂山石窟召开“再造像——当代文化视阈下的石窟艺术学术研讨会”

    北响堂第9窟响堂山石窟是我国遗存的佛教造像石窟艺术和石刻经之一,石窟中保存了大量以北齐为主的石刻。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一方面不断对石窟内保存的佛像、壁画...

  • 美克洞学馆龟兹文化艺术主题沙龙 讲述龟兹石窟的价值与魅力
    美克洞学馆龟兹文化艺术主题沙龙 讲述龟兹石窟的价值与魅力

    “穿越千年——龟兹石窟艺术展”展览现场“走进美克洞学馆,发现早于敦煌艺术的文化瑰宝”艺术主题沙龙上,哈佛大学研究员邵学成通过玄奘和尚、阿富汗考古学家哈金(J.Hackin)、德...

  • 美克洞學馆龟兹壁画艺术展,用视觉华飨致敬千年文脉
    美克洞學馆龟兹壁画艺术展,用视觉华飨致敬千年文脉

    展览现场浸润在千年丝路文脉的影响下,美克洞学馆采用叙事性设计。其中,龟兹艺术作为丝路文明中最华美的篇章之一,也在洞学馆内熠熠生辉。在建筑设计初期,艺术家与技术团队以龟兹...

  • 艺术家邓敬民第三幅数字藏品本周五公开发售
    艺术家邓敬民第三幅数字藏品本周五公开发售

    《石窟梦幻作品系列·佛祖》(2008年创作)人生,其实是一场修行。修行,让人在坎坷的经历中不断认识自我,反省自我,充实自我,重塑自我,以达到大我、忘我、无我的境界。拥有大境界,遍历人间山水,方可心怀宇宙。对于邓敬民而言,他在历经人生坎坷苦难之后的坚持与游历,成为创作《石窟梦幻佛像系列》下笔如有神的灵魂。在他未下笔之前,...

  • 法古而为今——阳新“恒寂”雕塑首展在南京开幕
    法古而为今——阳新“恒寂”雕塑首展在南京开幕

    阳新阳新,独立学者,鉴藏专家。专注于古代造像艺术,活跃在学术、艺术、文物等多个领域,其专著《梵物志》在业界影响甚远。由于自身对石窟艺术深有钻研,并有许多独特见解,所以他的作品有非常浓厚的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底蕴。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法古不泥古,真...

  • 《回到敦煌》主题文化展亮相北京798艺术节
    《回到敦煌》主题文化展亮相北京798艺术节

    2021北京798艺术节之际,《回到敦煌》系列主题文化展第二单元“我在敦煌”9月25日在北京798艺术园区蔓空间开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致辞敦煌石窟艺术包括敦煌的西千佛洞、莫高窟、瓜州的榆林窟、东千佛洞、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北的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本次展览的第一部分将情...

  • 来国博,看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大足石刻
    来国博,看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大足石刻

    展览现场大足石刻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的发现将中国石窟艺术兴盛的历史延长了400多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本次展览通过文物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大足石刻的与众不同之处。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了解大足石刻,认识大足石刻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及文博工作者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

  • 咸同斯福:天龙山佛首度尽劫波归来 在鲁迅博物馆展出
    咸同斯福:天龙山佛首度尽劫波归来 在鲁迅博物馆展出

    2021年央视春晚截图在202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件文物超越舞台群星,占据C位,吸引了亿万观众的目光,它就是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在除夕之夜,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它与全国人民共迎新春、欢庆团圆。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历经曲折,回归祖国...

热点文章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1)
推荐文章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