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卡特兰的“园游会”

时间:2021-11-22 16:33:31 作者:艺术中国来源:艺术中国点击:1402


从上至下:《无题》、《L.O.V.E》、“全部”个展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而这一次,策展人弗朗切斯科·博纳米(卡特兰的老友)想要在UCCA的展厅内“创造”出一个属于卡特兰的语境。他和策展团队决定保持空间的完整性,只用“古代遗迹那样的矮墙”进行分隔。

将最终效果形容为一场(露天马戏团的)园游会,我想博纳米以及卡特兰本人应当不会觉得受到了冒犯。一来,这场园游会给一件件卡特兰“为自己定制的成人玩具”开辟出各显身手的小舞台,同时又使它们在并置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二来,这或许可视为卡特兰对艺术场所的又一次戏谑?谁说一个严肃的文化机构不能转换为娱乐场所或旅游景点——就像卡特兰曾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拿毕加索开的玩笑那样。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展览现场,2021,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并且,等到观者真正沉浸入作品之中,也许会察觉到热烈背后的那股悲剧色彩。试着想象眼前的人潮渐渐消失,整个空间变得安静,最终只留下一个个“表演者”立在原地,此时这里就像散场后的空旷的游乐场(或者标本博物馆)。幽默而夸张的表皮后裸露出沉甸甸的内核。

“幽默也是一种方式,将这个困难的世界呈现在那些不愿直面现实的观众面前。”甚至对卡特兰而言,幽默以及嘲讽本身就蕴含着悲剧性,能够激起笑,也能够激起愤怒或恐惧。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展览现场

展厅中,卡特兰的早期代表作《哔嘀哔啵哔嘀咘》只占据了不起眼的一小块空间,却仿佛始终被一束舞台追光笼罩。这件作品描绘了一个“黑色童话”:迷你版的厨房一角(很可能是卡特兰小时候家里厨房的翻版)有张黄色餐桌、满是脏盘子的水槽、墙上烧热水的煤气罐,一只小松鼠坐在桌前的椅子上,脑袋垂落,地上有把小手枪。“哔嘀哔啵哔嘀咘”原是灰姑娘童话里用来变身的魔咒,但没能改变小松鼠的命运。

《永恒的爱》,1997,驴骨架、狗骨架、猫骨架、公鸡骨架,186×120×60cm

有时,卡特兰本人的形象也成为其创作中的角色,一个可辨识的符号。在这场“园游会”中,随时可能发现卡特兰的“身影”:以一对双胞胎的模样躺在床铺上(据说灵感来自于英国双人艺术家组合吉尔伯特和乔治),或是成为墙上200张各有差异的迷你面孔,抑或孤零零地坐在高处,又或是再一次从地下探出脑袋,用那狡黠而顽皮的目光打量着四周。

《迷你的我》,1999,树脂、橡胶、人造毛发、颜料、衣服,45 × 20 × 23 cm;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厅一角的一张银框黑白相片则让人得以一睹卡特兰真实的面容。在那里面,年轻的卡特兰赤裸上身、神情严肃,在胸口比出一个爱心的手势。这张1989年的相片被认为是卡特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艺术作品。他在镜头前开了个手势玩笑,嘲弄了意大利中产阶级的身份传统。那年他29岁。

《无题》,2018,壁画、松木、钢材,343 ×693 × 242 cm

颇为有趣的是(或许是艺术家的又一重玩笑?),在象征信仰的“教堂”上方,一面巨大的LED屏幕滚动播放着广告——现代人的“朝圣”大概不只于宗教,也面向名牌和偶像。这块屏幕广告是卡特兰1993年旧作《工作是件苦差事》的新版。当年策展人博纳米邀请卡特兰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卡特兰则把他的展位出租给了广告公司。

但这回当你望向广告牌底下的场景,估计很难笑出来——一个“流浪者”躺倒在地,披着破旧的毯子,生死未卜。卡特兰曾多次塑造流浪者的形象,此次展出的特定场域作品《张三》(2021)似乎刻画了北京街头的流浪汉。在他背后,是洁白的西斯廷教堂,以及光彩炫目的广告牌。

展览海报

【观展贴士】

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

展览时间:2021.11.20 – 2022.2.20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