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

时间:2021-12-18 23:26:17 作者:台馨遥来源:艺术中国点击:1450


展览现场

江上越的作品《这不是误听游戏》(This is not a Mis-hearing game,2016)是一件持续进行中的作品,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当下盛行的对肖像的迷恋,这种迷恋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在这个自拍和社交网络的时代,它已经成为隐藏个人真实身份的面具。江上越的作品诉说着艺术家所从属的“加密一代”(cryptogeneration)被其对自身形象的自恋情结所搅扰。千禧一代经历了从前互联网时代到后互联网时代的过渡。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生活在地球两边的人们都出现了社会疏远和不确定性的感觉。他们的生活成为一个永久记录的对象。在江上越的作品中,这个逻辑同时包含了连续性和断裂性,它将交流过程本身及其与其他人的关系,作为所有社会交流的基础进行可视化呈现。在最近疫情发生后,江上越也开始关注因社交隔离而凸显出来的人类交流之多样性,是如何使我们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复杂的。通过一系列的肖像画实践,江上越试图反映出人类的多元化,以及我们如何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断裂中求取共存。

展览现场

江上越的创作聚焦于脸庞,并着力于处理一个波动的、不稳定的、无限变化着的状态,以之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替代。通过对脸庞产生兴趣,我们得以窥见个体如何表现自我,以及伴随个体的自我概念和世界观之演变而形成的范式。由于社会首先是由它对自身的观念所定义,因此脸庞就成为了投射和反映一个时代之时代精神的一种非常有力的媒介。脸庞揭开了一个人不完整的、暂时的面纱。它不是为了某个个体而存在,而是为了许多个他者。每一张脸庞都有着无声的语言,但脸庞也是身体上最有活力、最敏感的部位,无论你是否愿意,我们都会以它示人。

彩虹,2021-T-2,200×290cm,布面油画,2021

然而, 江上越的油画肖像实践的最精彩之处在于,她的过程和美学是不能被简化为绘画媒介本身的。她表达了想要回到古代绘画起源的意愿,以更进一步参透人类的本质,只是对她而言,肖像画无疑是声音、语言和人类表达的物质化呈现。为了实现一幅肖像,她通过一个有条不紊的过程,进入听觉和视觉的交汇处。江上越让她的模特聆听外语,并画出他们试图破译时的面部特征。她的《这不是误听游戏》引发积极的聆听,但却带来一种故意而为之的误解。她探索不同感官如何通过认知过程而进行连接、合作甚至是交流。她揭示个体遭遇到误解的时刻——当所有的面具脱下来,一种直觉的、亲密的表达便重新浮现出来。这里不再有面具,只有人的真相被表达出来。

彩虹,2021-T-21,200×140cm,布面油画,2021

事实上,语言的多样性是不稳定的。在巴比塔的故事中,这种多样性已经被认为是阻碍人类语言统一、使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由交流的障碍。在我们冲向未知、冲向对我们来说是“他物”的东西时,一道裂缝——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横亘在我们面前。当心智活跃时,它试图摸索和包含现实,试图破译和进入理解的世界,但每种语言都是其自身的世界。绘画就是一种语言,它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翻译和交流的对象,而是一个有关解读和接收的问题。就像语言一样,它具有一种交流的逻辑和多重含义。在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看来,艺术作品有着无限的意义,他承认在他的解释理论中存在误解。在所有附着于这位哲学家名字之上的新名词中,“延异”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对德里达——作为江上越经常提到的对象——而言,延异是不可想像的和无限的。它的痕迹被掩藏、被抹去和被遗忘,我们只能通过它被抹去后留下的痕迹或者它生成的一连串其他词语来谈论它。它从未被铭写在任何语言中。没有一个词可以将它概括。那么对德里达而言,言说就“绕行”于被铭写在语言中的东西,以及没有被铭写在语言中的东西:延异。这意味着闯入自我封闭的语言,去欢迎一位不可理解的“客人”,而他迟早要以其他方式说话。江上越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交流是把自己暴露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人面前,并且不怯于由此而来的改变。为此,人们需要不断地处理不适感和异质性,即对他人做到完全开放……江上越的肖像画处理了对于世界和我们自身的特殊体察,这并非是被简单给予的,而是需要不断地重新占据。语言将我们抛出自身,抛向现实世界,抛给他人。它将我们放置在一种迷失方向的处境和与语言的对峙中陷入口舌之战,我们必须同意输掉这场口舌之战,以便找到更好的方向。从互动到共存,从灰色地带到彩虹照耀,从突变到进化,从数字到模拟——江上越将语言的模糊性、人与人之间不可跨越的距离描绘出来。

文/杰罗姆·桑斯(前法国巴黎东京宫艺术中心馆长)

江上越(Etsu Egami) 

1994年生于日本,目前工作于东京和纽约,是日本战后崛起的第三代当代艺术家中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家之一。她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留学。丰富的海外经历和个人体验,让她对语言和交流的学科非常感兴趣。江上越的作品包含了声音、视频和绘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她通过这些探索人类的本能和交流的真实性,提供了更人性和更国际的视点。

彩虹,2021-T-25,90×120cm,布面油画,2021

江上越因杰出的创造力屡获殊荣:2021年和2020连续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2021年被评为Artsy最受欢迎的国际的艺术家之一,获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日本文部省、韩国文化厅举办的中日韩东亚文化都市2022二等奖;2020年获日本文化厅杰出艺术家,入围日本当代艺术基金会奖,并被选为日本文化厅杰出艺术家派遣纽约;获索福林基金会亚洲杰出艺术家奖(Sovereign Asian Art Prize,2019);第十六届千叶市艺术文化新人奖(2018),第17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外务大臣奖(2017)等。

建畠晢(Tatehata Akira)

多摩美术大学校长,草间弥生美术馆馆长。1947年京都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历任国立国际美术馆长,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1990、1993年担任威尼斯美术展览会日本館总监、目前担任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评选委员。

杰罗姆·桑斯(Jérôme Sans)

在多家知名艺术机构担任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总监和馆长。法国巴黎东京宫艺术中心的协同创始人,并在该机构担任管理职务至2006年。2008-2012年担任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奠定其亚洲一流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位。杰罗姆·桑斯也参与策划了诸多国际性艺术大展,如2000年台北双年展、2005年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双年展,2006年法国巴黎的不眠之夜艺术节(Nuit Blanche),2010年米兰三年展等。2015年到2017年是“大巴黎快线”文化项目的艺术主管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