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清凉卧游:“苍·润——温骧艺术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时间:2022-07-10 11:52:50 作者:许柏成来源:艺术中国点击:1349


从左往右依次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此次展览艺术家温骧,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王同仁,中国美术馆研究员、著名理论家刘曦林,北京画院党委书记刘宝华

温骧成长于书香门第,父亲温国璋,字重義,号华甫,师从于右任,曾先后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和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曾在司法界任职;母亲边宪玉,字润如,自幼从师清朝翰林学士,授业古文和琴棋书画。受母亲影响,温骧自幼喜爱绘画,8岁进入北京市少年宫,开始素描、色彩、石膏、静物、人物、外景写生等专业绘画学习。工作后得到前往故宫博物院临摹和学习馆藏绘画及历代工艺美术的好机会,这也成为温骧创作山水画“采气”的开始。

展览现场

1991年,温骧受全国青联派遣和应日本静冈县富士宫国际文化交流学園邀请赴日本研修,教授中国画及古典家具设计。在日期间,他结识平山郁夫、加山又造等日本著名画家,也深入感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浪漫主义和东方情韵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也会在一层和二层展厅分别展出。

展览现场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前言中说:“中国画最后画的是什么?笔墨、心境、修养、阅历。展览以“苍润”为题,就是希望呈现温骧先生笔底的气质与生命的体验。所谓‘苍’,一是指青色、灰白这样的颜色,二是由色彩引申出纵观沧桑的人生。所谓‘润’,正是水温柔的那一面,不事张扬,平缓而有光泽,充盈而蕴生机。‘苍润’二字置于一处,既反映出温骧先生作品的总体状貌,同时也隐含着画如其人的内在逻辑。”

展览现场

正如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先生所言:“武侠世界有剑客,数年剑不出鞘,待一剑祭出,即可开天门,是为“养剑意”。圣人也好,剑侠也罢,他们的养气、养意,无不是通过自身修养的累积最终达到一种自足而稳定的精神状态。温先生曾搁笔十五载,年过五旬再提画笔,下笔即开新面,便是养气的结果。”从绘画到“大美术”再回归传统的中国画,温骧在不同的艺术体裁和实践中,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展览现场

现场展出部分作品:

江山无尽意,幽谷乐安居 193x503cm纸本设色 2022年

祥瑞图 70x220cm纸本设色 2022年

雪霁太平图 177×70cm纸本水墨 2020年

雪山金顶 90x90cm漆画 2000年

温骧

温骧,195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书香门第,受母亲影响自幼喜爱绘画并随母亲学习古文、写诗填词。1979年起在故宫博物院临摹宋元明清绘画数年,同时研习历代工艺美术作品。先后师从著名画家方成、郭传璋、张步等前辈,也曾得到过亚明、何海霞先生的指点。1991年,受全国青联派遣和应日本静冈县富士宫国际文化交流学園邀请赴日本研修,教授中国画及古典家具设计。回国后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推广古典工艺装饰设计,探索“大美术”在立体空间的艺术实践。50岁后重拾画笔,研习宋元明清诸家技法,追求宋元山水的高古气韵,在不同题材中锤炼笔墨能量,沉淀出成熟的个人风格和东方情韵。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

北京市政协第十届委员

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特邀委员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六至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副主任

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至五届理事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