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2 17:38:06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1994
展览开幕式现场策展人徐烜、中央美术学院博士、青年批评家高远,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主玛·以赛尔曼等嘉宾分别致辞。中知联董事长王猛代表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丁方教授进行现场发言,悉尼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独立策展人尼古拉斯·苏塔斯特别发来祝福。本次展览开幕式由9958艺术疗愈计划爱心大使盛婉婉女士主持。
策展人徐烜:本次展览既是艺术家李若姮过去十年艺术创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开启她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继续深造的开篇。她的作品是对多个民族、地区以及多段历史研究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理解与态度。李若姮不同于其他年轻艺术家急于形成一个个人的艺术符号,而是会根据不同文化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她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她的研究方法是基于自身深刻的生命体悟以及灵魂的思考,并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在作品之上,完全追随自己的内心。在英国深造期间,她将开启非洲计划的研究项目,探寻最原始的文明。我相信她会一直沿着自己的研究方向走下去,相信她必然会带给我们更多已经遗失的美好。
艺术家李若姮现场发言中谈到:“我觉得一个人,要么你的人在旅途,要么你的心在旅途。因为喜爱旅途的人充满好奇心,而恰恰好奇心是一切新探索与创造的源动力。我的教授曾经跟我说,你的喜好完全受制于你的见识、见地,如果你能打破自己的思维,就能获得更广、更深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一直在旅途中。我走访世界上很多的国家,与当地人同吃同行,去发现他们文化里的璀璨以及去突破我对自己认知的局限。我希望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敞开心扉的环球旅行。”
作为一位青年艺术家,李若姮从小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地理杂志上各种地形地貌、人类文明的古迹都吸引着她不断地去突破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从小就将环游世界当成是一种职业,并且一直在践行着探索世界的初衷。到目前为止李若姮已经走访了22个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她对当地的自然、人文、信仰等环境都做了深入的了解,也正因如此,李若姮的作品有一种考察后的纪实性,真实而自然。
展览的最后一个系列就是中国档案《西便门记忆碎片》系列,如果前两个系列的作品是一场艺术旅行,而这件作品则更像是回到原点。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李若姮展开对自己童年成长社区的深入调研,探索时间中的变化。那些已经破旧,但曾经却是几乎唯一通讯方式的信箱,那些张贴各种纸质广告的公示栏,似乎随着时代发展在褪去色彩。但她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作品去保存曾经的那份和谐。艺术家以象征主义手法制作的装置系列作品及绘画、雕塑、装置、现成品、手记……于一体,记忆的碎片通过自由交织、多维融汇又重新成为一个整体,使观众不仅获得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而且达成“一千个观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独特观赏体验。
总之,李若姮以“浮士德式的无限追求”精神,不断“行走在路上”,探索着生命的价值。而她的艺术作品都是源自生命体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展示出对未知世界永远探索的精神。她以强烈的价值关怀与人文视角,深入世界各地,探索遗失在历史中的文化,发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而这正是21世纪新一代学者型艺术家的特质。
本次展览持续到8月24日。
百年孤独 之 教堂
百年孤独 之 新大陆
记忆碎片 之 公示栏
记忆碎片 之 邮箱
麦德林夜色
亚马逊传说
以色列纪实摄影
以色列纪实摄影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