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17 01:01:32 作者:付朗来源:艺术中国点击:1477
部分作品展示
竞赛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或者由粤港澳大湾区机构推荐的18-45岁(含45周岁)的艺术家以及热爱艺术创作的任何职业者。集体创作可联合署名,按每件作品视作一个参赛单元。参赛艺术竞赛的艺术门类包括:绘画单元及影像单元(摄影类作品)两大门类。
《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自7月15日起征集作品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截至8月27日24点,共有627名参赛人员注册报名。我们进行了后台的检索,剔除了一些重复报名的情况,最终有564人在报名截止前上传了作品,其中内地470人,港澳地区:90人,其他地区有4人。共收到作品1327件,内地1115件,港澳地区202件,其他地区10件。 所有作品当中,摄影作品数量415件,绘画作品数量912件。
在评选会间隙宋振熙老师表示:“‘明日可及’,首届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已经进入初评阶段。参与过大量青年艺术家扶持、发现、选拔的我对本次活动是有所预设的,一方面是怀着期待,一方面则是充满忧虑。期待的是在具有地域性明确扶持对象和艺术范围的精准评选下相信会有很好的艺术作品呈现。而我焦虑的是大量的评审工作和评选过程会产生一些规则上的障碍,使得评选结果不能做到最优解。经过这些日的大量阅读材料和集中讨论。我发现整个青年艺术家计划的未来是充满能量的。从作品上看,他们不仅反应了年轻艺术创作者的时代语境,同时也有不少的创新突破。其次,在作品中,还看到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澳门青年艺术家生态,以及和大湾区乃至全国艺术家的艺术语言之交流。此外,从评选的过程来看,组委会的规则设置以及过程,是对艺术家、奖项组织者的认真负责,是尽所能的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做好基础发掘者的工作。当然,有奖就有争议,有艺术就有批判。我们没有回避评委之间的评审差异性原则问题,并且寻求更好的平衡点去让入围资格能够较为公正的给予更多有意义的艺术家们。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发现客观问题,即在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中,我们看不到太多充满激情、刺激、对撞气质的作品,这是当代艺术一个时代的客观还是一个未来的缓冲,我们只能保持思考,为未来的多维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些看法,而这些看法将落在我们所谓的艺术家创作生态的判断上来。”
评选会视频会议
Alexandra老师在看过参赛作品之后感叹道:“本次项目,吸引了很多内地和港澳的年轻艺术家,总的来说,这些艺术品的质量非常好。尤其是摄影媒介,正在为大湾区和内地的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们,开辟了非常有趣的视角。
我们看到有一些作品,关注到了‘明日可及’这一主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我们藉此可以关注到年轻艺术家在如今高速生活的时代,对‘时间’这个概念的看法。”
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初评,共入围摄影作品及绘画作品各50件。入围作品已于近日在《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微信小程序上集中展示。
据悉,之后学术委员会的评审们还将召开若干次评审会来决定最后的奖项归属。届时获奖作品将于澳门伦敦人展出。因疫情防控影响获奖作品的颁奖典礼及展览开幕式将延后至10月12日举行。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深圳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