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塑:朱林文字雕塑作品展《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

时间:2023-07-26 10:10:22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1544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致辞

于文江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对此次展览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谈道:“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中国美术的‘国家队’,中国国家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繁荣中国美术、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除承担国家美术创作和研究工作,组织开展艺术展览、开展公共教育也是中国国家画院的重要职责。此次展览,我们主办的国家级专业媒体《中国美术报》和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均参与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参与承办。支持举办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履行自身职能、积极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举措。在各主办、承办、支持单位,以及艺术家、策展人等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看到了一场既坚守本源,又有创新性发展的展览。艺术家运用不同传统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字元素,并让它们进行组合、融合,从而又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通过这些文字雕塑,观者不仅能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可以深度体验艺术创新所承载的创新精神。希望艺术家和相关机构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发现发掘更多符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加大力度对其进行传播,为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出贡献!”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负责人邓柯致辞

邓柯表示,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一直为推进雕塑文化艺术的交流而努力。在中国国家画院雄厚的艺术平台上,组织雕塑家们开展重大雕塑创作活动,支持和引导雕塑家们吸取传统营养,进行新时代雕塑领域内的探索与创新。我们集雕塑创作研究教学交流于一体,推力作树新人,把好的雕塑推广和传播出去,来服务社会和人民生活。朱林的这次展览就是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中国传统造型观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遗产之一——汉字艺术的视角来切入雕塑,用形体和空间的节律秩序与变化来呈现生命个体独特的形象,突出了文化主体的建构。朱林用汉字雕塑艺术对话东西方语境,将抽象的语言融汇与传统造型的研究,也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并蓄与包容性,尤其是朱林的创作活力,让我油然生敬。基于传统与新时代元素的创新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万壑争流之势,朱老师的展览是一个好的开始,我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雕塑艺术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平台上呈现,展现新时代的蓬勃活力和生机。

展厅现场

德国雕塑家约克·皮里卡特教授在祝贺视频中表示,朱林是我的有才华的学生之一,他曾两次参加由《雕塑》杂志主办的、由我执教的夏季培训。他对‘和谐’总是有快速的感悟,这是我认为他有天赋的原因所在。他对我的学术理念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他结合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所以他对现代雕塑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也造就了他作品的鲜明特征。他的作品前卫并且纯粹,同时又基于中国悠久历史,希望大家能享受这次展览。

美国北卡罗纳州大学比利·李教授在贺词中谈道:“这是一个有趣而及时的展览——关注汉字。汉字主要是为了交流,但也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书面语言的表现主义活动。朱林利用当代技术手段将这种书面汉语言并列。这是一次及时的展览,因为在信息时代的我们似乎很难拒绝打字的简单方式,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汉字和书写的过程。朱林的作品以当代语言作为表达工具,无疑发人深省。”

《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金新为艺术家朱林颁发收藏证书

朱林 《大暑》

朱林《霜降》

朱林《龙》

朱林《牛》

朱林《羊》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