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0 00:51:09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457
丁天缺(1916年-2013年)
丁天缺是20世纪中国油画史上国立艺专第二代群体之一。师从吴大羽,与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为同窗。丁天缺(1916年-2013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与恩师吴大羽、同学吴冠中是同乡,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1951年被当成反革命抓去坐牢,历尽坎坷三十年,直到1978、1979年才得以平反,回到中国美院任《美术译丛》编辑。
丁天缺水墨作品 幽兰跋陟
丁天缺的油画创作涉猎风景、静物、人物等不同题材,以笔触自由肯定、色彩浓重丰富为主要特点,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多重影响。擅于用色彩直接造型,丁天缺的画面中既有同一色彩体系的极度丰沛的色彩空间表达,也有差异巨大对比色构成的画面组合。
展厅现场
静物花卉中的色彩组合,风景绘画中的平和靓丽,人物肖像中的愉悦温婉,这些都以色彩的表现传达给观众最直接的情绪流露,丁天缺一直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实验着他所理解的色彩理论,并在创作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生活态度。
1990 风 61x40cm
两幅《窗前偶见》
展览展出的多件油画作品,呈现出丁天缺在油画中受到西方艺术的深厚影响。一幅风景绘画《风》,从明净透亮的色彩,到笔触的动态规律,有来自印象派现代绘画的精髓;一幅人物肖像《溜冰女教练》,在暖黄、明黄色调的大色块构图中,能看到来自梵高色彩和笔触的生命力;两幅《窗前偶见》则以立体派的创作手法,赋予了日常生活趣事中特殊的演绎和冲突感……而这也正是杭州国立艺专西画系建立之后,所践行的一条将西方绘画带入中国,并在形成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之路。
开幕现场直播讲座,由胡昌茕主持
以个案回溯整个20世纪油画群体
展览现场专门设置文献展厅,以图片与文献的方式呈现了丁天缺的人生履历。在这一板块,展览以绘画作品、书信往来、出版图、图片、文献等综合资料的立体呈现,梳理了从吴大羽到丁天缺一代,再到后辈的艺术教育之路和师承关系。
丁天缺文献展区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超接受媒体专访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超认为,在学术界谈及20世纪中国油画的发展,是一个群体故事。油画在中国,从引进到开启民族新篇章,从一个画种演变为民族文化样式,20世纪油画艺术家们的贡献不可或缺。第一代油画家以艺术教育为主战场,传承了从西方引进而来的油画,第二代油画家们面对历史转型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面貌。
作品细节
作品细节
李超认为,作为第二代油画家之一,丁天缺的发现是一个迟到的发现,如今通过丁天缺这一个案的展览和研究,关联到整个20世纪中国油画群体的故事,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重要话语体系的建构,通过他们的色彩实践,为当下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做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历史示范。这是如今再研究丁天缺真正学术价值的所在,这也是本次展览举办的重要意义所在。
未完成的观音跳 约70x54cm
1991 油画作品 观音跳晨曦 92x65cm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6日。
展览现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