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6 10:51:34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514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东方雕塑工作室教授朱晨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主任施慧,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于小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克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原艺术鉴藏系主任何士扬,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吴敢,原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动画与游戏学院党委书记潘晓蕾,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马海燕,浙江省文化馆视觉艺术部主任陈政,以及中国美术学院代表师生们,还有致力于东方雕塑研究与创作的同道们。
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张国樟致辞
张国璋代表浙江省文化馆衷心预祝雕塑宋韵展览圆满的成功,也深受这次展览的知识水平所启发。他曾经也从中国画入手进行了东方美学的研究,已发表许多文章,并出版了一本书,目的是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也认为应该从雕塑中提取东方美学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城市建设和乡村美学等领域,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同时希望雕塑在大众中推广开来,能得到大众、教授和同学们的支持。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钱云可致辞
钱云可作为本次展览的创作者之一,表达了对东方雕塑工作室的敬佩之情,指出在四个工作室中东方雕塑工作室是举办的展览次数最多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象山艺术公社,他们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工作室精神。他们在一流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贡献让人非常佩服。作为雕塑系的主任,他充满期待,不仅针对东方工作室,也包括其他工作室。虽然东方工作室的历史较短,资源较有限,但我们拥有悠久的传统,时间和文化自觉。期待每个人都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成为学科建设中的关键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原院长杨奇瑞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杨奇瑞对本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了工作室的高水平作品,品质感和认可度。作为学校老师,他表达了对工作室在研究和教学领域的真诚努力的认可,以及学术坚守的自豪感,也指出多代学生在工作室的研学过程中的卓越表现,专业的建立需要多代学生的努力,还特别强调了东方雕塑工程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学校在新时代中建立建构东方美学的一部分,以及继续探索的必要性。最后,宣布展览开幕。
“造境之韵”展览现场
朱晨《器象系列》
“造境之韵”致力于雕塑场景化的表现,通过对自然意象和山水元素的提取与营构,人山辉映,探索如何将这种极具东方性的山水造境美学运用于当代雕塑创作中。通过雕塑艺术言语,表现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以及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物象之韵
“物象之韵”展览现场
“物象之韵”意在以宋代文化的“求真”精神,应物象形,通过雕塑的形式对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进行物象化,透过具体的造型来表达形象内在之“真”与“实”。
器化之韵
“器化之韵”展览现场
“器化之韵”意在将宋代文化对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观照,通过雕塑的器物化形式进行当代的传承与转化。道器之间,由形而下之器,探索形而上之道。
研习之韵
“研习之韵”展览现场
“研习之韵”板块展现的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围绕“雕塑宋韵”主题,开展了宋代文化的考察和学习、宋代雕塑经典的临摹和“宋韵”主题雕塑创作等几个方面的活动,尤其对浙江省内宋代文物古迹、雕塑、器物等遗存进行了考察、研究和临摹。守常达变,通过对宋代美学精神和造型手法的研习,最终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实践。
展览现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