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7 14:12:26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644
“物象”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精选十一位艺术家近几年创作的80余幅原作,围绕“物象”带来一场完整的集中呈现。展览中既有中国怀旧景色的重现,也有去中心化去人类主观意识的人工智能绘画。尤为特别的是多位艺术家对材料和传统绘画形式的突破,自成一套视觉体系,共同书写了二十世纪中后叶亚洲当代艺术重要实践。
“物象”展览现场
展览将于2023年11月26日至2024年1月1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物象”展览现场陈逸鸣作品
陈逸鸣的《梦乡系列》作品描绘当今繁华的都市与灵动的水乡。作品以自由奔放的笔触与温柔朴实的颜色重现中国怀旧景色。在历史的岁月中看到了已经流逝的往事,在今朝看到我们仍然拥有的历史。
“物象”展览现场李彊作品
“Infinity Drawings”系列是李彊自2012年开启“一条线一条命”机器计算机器生成机器绘制面线项目,溯源到1992年的行为手绘艺术“一个数一个空间”。画面的唯美主义规则及共享传统被改变,画家的主观审美意识被限制、被抛弃,通过“机器计算机器生成机器绘制”的AI创作技巧,使作品的构图造型甚至色彩,具备了去中心化去人类主观意识属性。
“物象”展览现场王敏杰作品
海纳百川,奔涌不息。王敏杰的生命体验与艺术灵感源自大海,并在表达中寻求海洋与内心精神世界的契合。日夜奔流的大江、大河终究要汇入大海的平静,海也因此含融着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与福祉、诞生与死亡、胜利与屈辱、忍耐与堕落”(海德格尔语)。海天之间,一边是故事般的深邃与神秘,一边是直入心胸的开朗和永不遮蔽的澄明。
邬大勇,世界图景1-18,布面油画,50X40CM,2022年
邬大勇始终坚持着学院派的创作,将生命体验融入传统架上绘画,创造出拥有历史自觉的作品。他的风景画一出手便脱离了自然主义趣味的,带着笔触的情绪,偏重构成与情境的传达,风景画在淡淡然的雅致里开合与放肆。透过他的作品,可以读到历史,读到青春,亦可读到丰盈而有趣的灵魂。
于会见,龙门印象之二,油画,50×80cm,2021年
在于会见的《龙门石窟》系列中,艺术家聚焦“碎片”,试图透过碎片和装饰性色彩搭配表现“俗化”、“艳化”、“人间化”以及“唯美化”的龙门石窟。于会见笔下的龙门石窟是无比亲切,充满了人间之爱,静静的河,摇曳的垂柳,微风不躁,石刻造像的线条如出水芙蓉,禅衫麟带,美仑美奂。
朱金石,不要理解为迎客松,布面油画,200cmx200cm,2022
回顾朱金石过去四十余年的艺术实践,抽象绘画与观念装置艺术是两条互为平行又对抗的延展脉络。朱金石的“厚绘画”风格独具一格,艺术家用调色板、砌墙抹刀、木铲、十五公分的画笔等将颜料重色厚涂于画布之上,凸显出极具雕塑感的三维样式,画面上的空隙、断裂、留白、厚度、颜料形成一套自属的视觉系统。
作为二十世纪中后叶崛起的一代亚洲当代艺术重要实践者,朱金石自1979年参与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运动——星星美展,80年代开始抽象绘画的探索和“公寓艺术”,90年代开始装置艺术实验。正如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馆长Melissa Chiu所评论的:“他的绘画创作无视存在于不同媒材(绘画/雕塑/装置)之间的严明界线,亦无视存在于对抽象艺术之地方性与跨国界理解之间的差异。在更大的程度上他关注于材料本身,他的创作表现了他从材料之中追寻意义的兴趣。”
“物象”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物象——现当代艺术邀请展
展览时间:2023.11.26-2024.01.18
总策划:陈逸鸣
学术指导:王小松
策展人:张黎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逸鸣、井士剑、李彊、林岗、王敏杰、王小松、邬大勇、叶国丰、于会见、周刚、朱金石
主办方: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承办方:上海金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参观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7:00 (16:30停止入场)
展馆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甬虹路88号(2/10/17号线虹桥火车站B出口)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