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9 16:57:56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362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讨会现场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好的模拟人类的创作过程,利用训练数据来学习不同领域创作的技巧和风格,进而辅助内容提供者高效的进行创作实践。基于未来艺术视觉语言视角,此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领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试图追寻其与艺术、设计、音乐、科技、戏剧影视、博物馆、美术馆、策展、研教等多领域之间的关系。
研讨会现场
曲健雄(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人类知识和文化结构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特征,不一定导致所有艺术的差异性的取消,而优于艺术样式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各自不同的本土的当代问题及解决方式中。在人工智能时代,转化的语言不是负载社会文化的次级结构,更重要的是,限定的是语言与思想在发生学上是不可分割的。艺术从媒体走向观念是在避免惯性歧义,人工智能生成艺术是否能够建构一个另一次元空间观念的实体?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未来艺术设计的视角,它或许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特定的形态指涉,已强行与过去的艺术史发生了分解和断裂关系,它凭借着艺术的扩张而试图让艺术改变或重写原有方式。
马来亚大学研讨会现场
刘沛文(主讲人):
目前,人工智能绘画技术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在绘画体系上并不健全。但通过“文生图”的方式,仍可以生成较为不错的视觉作品。在面对大量的生成图片,如何选择一张好的作品,变得尤为的重要。“文生图”,顾名思义通过文字控制画面效果,这里的文字在人工智能软件中,又简称“关键词”。所以在我的AI课程中,试图通过美术史为引导,辅助学生更精准的提炼关键词,基于艺术的传统审美与现代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马来亚大学研讨会现场
传统的美术史教育往往依赖于静态图像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以全面理解作品的复杂性和艺术价值。人工智能生成的“智能衍生”图片和互动式展示,可以直观地展现作品的细节和风格特点,使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更加深刻地领会艺术作品的精髓。从绘本创作的视角,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生成的图像,制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绘本,使美术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在增强绘本的视觉吸引力的同时,还能通过互动设计,提高读者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模式的变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才。
研讨会现场
这不仅有助于患者在艺术治疗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观,还能保持治疗过程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这种技术在艺术治疗的阶段性环节中,可以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他们所需要的画面,并且可以通过meta分析得到的数据,为实际的应用提供启示,从而减轻患者的创作压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以及增加治疗的趣味性。
杨雨浩、FDS工作室,《插画系列no.4》,数字绘画,2024
王晨溪(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学术主持):
当下,动画的部分产业仍存在内容同质性的问题,对动画的视觉要求也存在差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动画前期制作阶段,可以通过生成动态图像解决画面特效问题,自动补全关键帧,生成流畅的动画序列。并且,可以和动捕技术的融合,快速上色和生成背景,确保作品风格的一致性和高质量,进而促进创作流程的优化。此外,也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和渲染技术,绘制模型贴图、材质,使贴图、材质更加符合现实,增强三维模型的真实感,这样不仅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的灵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刘秦冉、FDS工作室,《宇航服人物摄影系列no.2》,数字绘画,2024
在拍摄后期处理方面,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技术,人工智能自动进行图像修复、噪声消除和颜色校正,进而提升照片的视觉效果。此外,还能够利用风格迁移技术,转换为具有特定艺术风格的作品,并通过智能优化和图像增强,确保每张照片都能达到最佳效果,为摄影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陈新椿,《流浪大星云-电影效果图》,电影前期效果图,2024
安宁(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
人工智能技术在元宇宙的虚拟环境构建中,基于多元宇宙融合算法,通过多元宇宙的离散化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生成复杂的虚拟场景和人物模型,进而优化用户体验。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在提供智能化的虚拟导游、个性化的虚拟助手、以及求解迭代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变异操作增加新的宇宙个体,提高全局的搜索能力,帮助用户在元宇宙中自由探索和交互。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元宇宙的内容创作和交互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智能算法和机器学习,实现对用户行为偏好的分析和响应,最终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陈新椿,《致敬-星球大战》,电影前期画面,2024
MV这种弱故事性,或者表达含蓄,可解读性多样的艺术文本,人工智能将会发挥他的长处。一是形式美感,二是“卡点”,三是情绪波动。先说形式美感,把事物呈现的好看,这是基础,不管是导演还是AI,这都是底层逻辑。第二点,“卡点”,这里说的不仅仅是音乐节拍和声画协调同步,更多的是多元化视听体验,声音和音乐的巧妙结合,环境音与背景音的融合,都将极大的被便利。第三,则是情绪波动,这一点其实也是“卡点”,内容与音乐同步协调,结合当下的音乐创作环境,情绪意境的表达是更为重要的,叙事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和妥协的,那么情绪的起伏跌宕可能会成为创作高低好坏的评判重要依据。
刘秦冉,《锦瑟》,数字绘画,2024
在应用场景上,通过应用内置的互动功能,人工智能将情感计算应用于古典诗词研究,应用于文学作品风格的嬗变研究,做到“意象聚类”,引导大家一起探讨诗词的意象和内涵,增强趣味性。在应用实践上,儿童使用绘本后对诗词的学习热度大大提高,大单元理念强调情境创设、强调整合重构可以有效加深诗词与生活的联系,唤起其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讨会现场
陈新椿(学术统筹):
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在影视创作中,尤其是在图像对文字的二次生成方面,可以为剧本创作提供意想不到的故事线索或视觉概念。它打破了常规思维,促使编剧以更广阔的视野考虑场景设置、角色造型和故事走向。相较于纯文字描述,人工智能生成图像能直接传达特定的情绪氛围和视觉风格,帮助编剧更好地捕捉和表达电影的基调。并且能够通过快速分析海量的数据,发现潜在的文本框架趋势和故事线索,侧面激发编剧的创造力。
孙德琛 《手绘1+1=?》系列
孙德琛(插画艺术家):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从设计创作的影响和趋势、技术原理与伦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学生们将从新的角度探索这些原则,尝试使用AI驱动的建议来增强设计过程,包括其对排版、材料、配色、形象、建模、人机工程学等各方面专业关键词的理解。在与AI云平台协作的过程中,通过云分享、评论和完善各自的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与AI之间的沟通能力和简化工作流程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