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2 13:59:16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319
众领导、嘉宾、相关职能部门、社区、公益组织、文化艺术行业、学员代表等出席开营仪式活动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介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美作为全国八大美院之一,建校70多年来,一直注重让师生走出校园,关注社会,通过艺术、美术的力量,让社区美育受众越来越广。
美育人才种子计划第一期成果颇丰,共培育了43名社区工作者,23名青年艺术家,落地了10个在地共创营活动,辐射顺德6个社区。如左滩“村书”计划介入乡村家庭与村落文化,拉近了长辈与晚辈,居民与社区的距离。一期项目还参与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2023年社会美育国际工作论坛暨实践者会议”、四川美术学院2024年“第五届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论坛”,并入围“有温度的存在——广州设计三年展2024社区项目/平行展”等多个项目。
“广美顺德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总干事李允冠在开营仪式上评价说,一期项目的成果让他惊喜,艺术家竟通过街坊喜闻乐见的方式重塑了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想不到社区文化可以这么呈现。他说,佛山顺德历史悠久,既有千年前中原人南迁开发珠三角,形成开放包容的广府文化,又有百多年前中外文化交融的顺德印记和商业历史痕迹。如在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开展的“鱼灯非物质制造实践”项目,受到各方好评,升平“非遗”鱼灯广为人知,不仅走进迎春花市,还获得商业合作邀约。看了二期项目计划,更要点赞,期待更多在地性成果,把打造成流动美术馆,走进顺德社区,为区域文化植入艺术活性因子。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何周宇、院长吴慧平为导师、学员、朋辈导师、美育校社融合示范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据介绍,80名学员将参与二期6个项目,分别是:绿野艺境——左滩村公共艺术节暨水利文化探索活动;乐从社区素人戏剧营;日常生活与美育——培育良好的社区美育生态;垃圾可视化与顺滑城市——每一件垃圾都有义务被看到;饮和食,物之场——顺德饮食和地缘文化、经济发展、家庭关系的观察、探索;洄家——关于流动、变迁和最终的归宿。
顺德是水乡,美食以河鲜为主,却也有酱鱼?这是项目导师代表毛一山团队前往顺德区龙江镇左滩村发现的新鲜事,他说,酱鱼制作方法与广式腊味不同。他将举办以“水生态”为主题的大地艺术节,并将村中水利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推出相关文化探索研学课程。学员代表林芳羽计划着,通过艺术手段,让《每一件垃圾都有义务被看到》,动员居民从源头减少垃圾、妥当回收。
挖掘美食这条路走对了!顺德区大良街道升平社区党委书记李志业告诉记者,俗语云“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大良地处顺德古县城区,是粤菜厨师诞生之地,民间还藏有粤菜古菜谱。去年升平社区举办的“摸鱻儿·鱻游记”活动让升平“非遗”鱼灯火了。今年计划挖掘顺德不为人知的美食,让粤菜古菜谱重见天日,估计能吸粉无数。
社区美育学术分享会现场
“社区枢纽站”创建人王南溟表示,艺术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还需要艺术家,更需要居民主动变身志愿者。“志愿者能量很大,熟悉社区每个角落,而专业艺术力量与社区居民拧成合力,能达到从政府发动到居民自发参与艺术社区共建的效果。因此艺术、美术不能只在学校,也可以在社区,艺术家也可以参与社会艺术治理。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省等都在开展有意义的社区美育活动。”
陆思培《我参与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主题分享现场
按照计划,二期项目将开展至2024年11月。王朝虹介绍,在一期的基础上,二期项目将展现一个更加深邃与广阔的全新面貌。二期项目有新的主题——“在地编织”。编织的是对大地母亲最深情的致敬,是对每一片土地上自然人文的珍视,是对土地上生活着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梦想的尊重。目标是唤醒大地上栖居的人们内心深处的主体自觉,让他们成为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与土地共同呼吸,共同成长。师生们将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实践社区美育,更加有效地探寻艺术与社区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
专家学者一行走访龙江镇左滩村“绿野艺镜”、“洄家”项目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