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5 13:26:57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411
艺术家郝方圆
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
大·方·广 四联画 布面亚克力 235×193cm×4 2007-2024
以2018-2020年的《血与骨》作为例证:在这洪荒迭起的潮流下,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海对激流波涛汹涌的馈赠,象征着大地与海在地平线上的激越的物质流变,也将它广延为人的骨血和肉身,并持续迸发力量和显形。
物的“召唤”,不是单一感官理念的外放,而是“个别”(个体)、“实体”(subject)的具体指涉,就像物所占的固定的物理空间,从而引申至“召唤”诗意话语群中的“指引性”与“标识性”。
《冲天香阵》带来了“召唤”的“无声性”,语言结构的凝练度,“遮蔽或拂拭”物的“对话性”。如同晋代道教先贤抱朴子葛洪说:“山水草木,井灶洿池,犹皆有精气。”这是对物的“召唤”本体的“聆听性”与“回归性”的自然回溯,具体的山水草木,承接起艺术家在面对空白画布时的至诚凝视。
挣脱 纸本亚克力 124x98cm 2020-2022
诸如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范畴里,将个体的“思”转向“看”的辩证,那些停留在他思想域中的图像之灵被调动,通过简化、利落的劳作方法定格图像,魅灵的想象被重新激活,从而达到我们所臆见的抽象化的图式面貌。
魅灵与祛魅是建立在图像制造的语义生成中,丛存在论的角度来看,他的绘画图像经由“摹仿、描写”这一环节来呈现自身的绘画样式,通过实际图像的语汇转换,消除或缩减客观拟像与指涉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加强在场与显像的间距。从这个角度来说,祛魅的要义在于郝方圆能够警惕绘画给他带来普质惯性,拉康在“镜像理论”中揭示了图像文化中“看”的本质,而当艺术家将目光和身心贯穿到可感知的图像时,图像的虚拟性和真实性成为物象维度变化的双重属性。
三、语言萃取与势能
就图像的绘画性而言,郝方圆的绘画逻辑作为真实之物的“再现”,到虚拟现实的自然景观与图像语言的萃取和势能。他的绘画艺术有着东方传统文人阐释对象的寄予性、抒情性意识气质,也有着对西方绘画和哲学体系深入探讨的品格修养。形象结构的概括虚化,以及飞扬凌厉的色彩布局在画面中实时铺陈,“形”与“型交汇处”,间隙地带,相互交织,在相接边缘处恣意绽放。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不同用法是跟实际行动交汇在一起,语言的意义要从实际活动中去找寻,这就是一场“语言的游戏”。《怒放心花》的语言表达与艺术家创作时的势能密切相关,他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设定一个距离,从而将“客体”对象化,同时将“主体”人格化。
巨浪 布面亚克力 256x107.5cm 2023
他颠置确立的图像,规避和去除熟练以及畅快的笔触和色彩,寻求对形象的意似解构和韵律形态来解密物象的本质特性,极简、表现主义的绘画语态构成了他绘画语言的主要特质。如《巨浪》生发的超越景观停滞的静态之象,画面中的图像和意象不再简单反应对客观世界的显现,而是主体意志对当代社会情状的持重和祷诉。
郝方圆通过语言的萃取将势能尽其力展开,当一个景观叠映着另一个景观时,“我们的肉身”将会在语言逻辑的驱动下缓慢显现,继而影射到他绘画之中更为强烈的人的表现性(欲念)气质。
结语
“艺术”不仅限于视觉艺术,它更接近于“技艺”。郝方圆艺术思想的表述和输出,来源于个体心智的理性输入,状如搭建着物质和灵界的桥梁,从而达到局部的能量递进,最终回到天人体的状态,它关乎感官,情绪,理性,爱,语言,灵性……
郝方圆通过语言的萃取将势能尽其力展开,当一个景观叠映着另一个景观时,“我们的肉身”将会在语言逻辑的驱动下缓慢显现,继而影射到他绘画之中更为强烈的人的表现性(欲念)气质。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