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鹏书法《龙吟四海》亮相北京荣宝2024春拍

时间:2024-07-06 13:41:54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329


北京荣宝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于6月18至20日举行,琴人、书家朱慧鹏的大篆书作《龙吟四海》在“中国书画·当代”专场亮相。本幅在结字、用笔、章法等方面,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大篆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琴家书法”的当代性。

朱慧鹏《龙吟四海》(局部)

 朱慧鹏的书法创作常以琴铭为题材,多用篆隶,充分挖掘古琴艺术与书法艺术在内容、 形式、表现功能等诸方面基于古典哲学理论的同构性,以创作实践探索艺术真谛,在吸收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师古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琴乃“圣人之器”,在“琴、棋、书、画”古代文房活动中居首位,而书法则是文人活动的根本所在,所以几千年来,琴与书法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名琴中,有11床琴名的铭文为篆书体,隶书为5床,行书为4床。可见篆书与古琴文化结合之相得益彰。

朱慧鹏题写的篆书“无极”琴名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朱慧鹏《龙吟四海》虽仅4字,但在书写时,根据它们的字形长短、大小、形体等特征,进行了精心布局,疏密得当,揖让呼应,浑然天成,一派生机,将大篆艺术的“秩序”之美尽情展现,这种秩序崇尚的审美呈现方式,是上古商周文化的当代折射,是朱慧鹏书法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与前人相比,当今书坛的大篆书法创作在章法形式、风格面貌、线条质感、笔墨语言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名家辈出。然而,朱慧鹏的篆书与当代其他书家的区别在于,他在对青铜器铭文线条古典形态与意态的领悟、借鉴的基础上,加以转换运用,并与琴道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琴人书法”。他以琴学思想贯穿大篆书法创作,尤其对线条的理解,在大篆书法古典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汲历代名家之所长,结合琴道中以虚灵的胸襟吐纳宇宙之气的做法,与书法创作雅韵和鸣,达到了苏轼所说的神、气、骨、肉、血五者合一的书法创作理论,由艺境而进大道。

朱慧鹏《对月》,尺寸:28.5 × 68 cm,钤印:朱慧鹏印、卧云,款识:慧鹏

本幅《龙吟四海》与另一幅大篆书作《对月》于6月18至20日在北京荣宝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亮相。(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