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 00:27:07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570
由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学生带来的第一幕剧目包含5个节目:情景剧《广州画卷》、舞蹈《岭南印象》、表演唱《郊外踏青》、朗诵《何为君子》、礼乐弦歌《古诗新韵》。该剧目不仅融入学校办学文化与教育理念,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州画卷》以一天中最具幸福指数的“早茶”文化开篇,尽显“食在广州”这一地域特色,既接地气儿又代表性十足,加上醒狮文化等内容的编排,以轻松、愉悦的方式邀请人们走入广州,了解广州。在整场剧目的台词中,学生们也巧妙地融入了学校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将君子文化贯穿在整个幕剧的始终。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 舞蹈《岭南印象》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 表演唱《郊外踏青》
广州市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校长王健表示,学校希望以培养具有中国风骨、清华血液的未来领袖人才为己任,将清华精神与岭南文化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始终秉持“艺体涵育、科学启智、文以化人”的育人理念。把“艺”放在首位,并不是为了特定的表演而进行的临时筹备,其实,整个校园早已被美所浸润,营造出一片诗意盎然的艺术氛围。“在这次演出中,我们其实是将学校的常态化课堂搬上了舞台,”王健校长介绍到,“对我校师生来说,礼乐弦歌既是一次舞台上的展示,又是一种文化的日常。我们把礼乐弦歌作为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课程,变成学校的通识课。在这门课上,把音乐、语文、书法等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把教学中需要掌握的诗词都放在该课中,甚至还加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的传统内容。通过这样的美育浸润,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歌声与琅琅书声之中。环境浸润人,舞台塑造人,活动培养人,在这样的机制中,每个孩子都可以以由内向外的方式舒展的成长和展示自己的才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课程融合、活动育人和美育浸润的指导性方针。”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 《十二生肖》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 《春晓》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 《灿烂的日子》
“辉光日新,至善至美”不仅是新港小学的校训,更是他们追求的文化精髓。在剧目中,这种理念通过声乐、舞蹈、民乐以及广东特色文化醒狮的多元艺术形式得以展现。尤其是在舞台设计方面,表演融入了独具广东特色的醒狮表演和民乐演奏,前者作为广东地区的传统文化,其威武雄壮的舞狮动作和振奋人心的鼓点,为演出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而民乐表演的融入,则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乐器音色,为演出营造了古朴典雅的氛围。这些特别的设计亮点,使得整个舞台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 《村居》
广州高新区第一小学 《娱乐升平》
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美美与共——我为家乡歌唱》演唱的是祖国的歌、家乡的歌,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岭南故事、湾区故事。通过时空交错,流光溢彩的舞台连接了过去和未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朝气蓬勃的东风少年们通过歌曲、舞蹈、戏剧、朗诵等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烽火英雄的气慨、湾区建设的火热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 《艇仔摇摇》
原创音乐《粤娃乐》由广州市南沙区明珠湾小学41名同学参演,讲述的是一群时尚的现代孩子梦回古代,梦境里的他们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学习了广东经典传统音乐《月光光》和《彩云追月》,节目的伴奏乐器选择了颇具岭南韵味的高胡、琵琶等乐器,配以粤曲演唱,粤韵身段表演充分渲染传统文化魅力。礼乐弦歌四弦琴与孩子们惟妙惟肖的童趣表演,让观者既有视觉的盛宴感受,又能久久回味具有浓郁广东音乐的韵律魅力。
广州市南沙区明珠湾小学 《粤娃乐》
原创沉浸式儿童音乐剧《歌声改变人生》礼乐弦歌专场通过不同年龄段学生形式多样的才艺呈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更集中展示了参演学校和机构的最新美育创新成果。学生们成为舞台的主人,在自信的表演中诠释着“以美育之美全面育人”的真谛;而在舞台下的专家与观众们,更能在这样的汇演平台中相互交流、学习,在分享中共同探索中华美育创新的新方法与新路径。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