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13 14:24:48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437
王瑞钦、Emma Schiavon、Katerina Borsciov、Jeff Kryka
7月31日,《他/她决不怜悯Non Avrà ma’ Pietà》实验音乐会在威尼斯Palazzo BragadinCalle Scaleta, 30121 Venezia举行。活动由艺术收藏家、电影导演、策展人赵硕博士担任总策划,傅森担任策展人,揭开了第二阶段参展作品发表的序幕,展现了享誉国际的著名作曲家杰夫·奎卡(Jeff Kryka)重新编排和配器的14世纪弗朗切斯科·兰迪尼(Francesco Landini, 1325-1397)的经典作品《他/她决不怜悯》全新体验。在杰夫·奎卡指挥下,14岁的少年中提琴手王瑞钦(Prince Wang)和三位威尼斯本地少年大提琴手Emma Schiavon、小提琴手Katerina Borsciov和钢琴演奏者王晓莹共同演绎了奎卡对《他/她决不怜悯》全新诠释,这场音乐会不仅复兴了中世纪音乐的曲风,更是一场结合历史作曲与前沿科技的全新视听体验。
总策划人赵硕和王瑞钦沟通演出内容
《他/她决不怜悯》是一首二重唱的牧歌,通常由两位歌手来表演。这首歌的特色是由两条独立的旋律线交织在一起的复调音乐,创造出丰富的和声效果。如此复杂的节奏与节拍变化,使得音乐具有动态感和强大的表现力,配上深情的歌词,表达当时一般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因为爱情随之而来痛苦,在中世纪的世俗音乐里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题材。但是,兰迪尼通过复调音乐和复杂的节奏,为中世纪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突破了宗教音乐的局限,更加关注人类情感的表达,丰富了当时一脉相传的宗教音乐惯有表现手法,为后来的文艺复兴音乐奠定了开创新局的基础。
14岁的少年中提琴手王瑞钦
14岁的少年中提琴手王瑞钦,2009年出生于中国,2012年移居南加州,目前就读于十字路口艺术与科学学校(Crossroads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王瑞钦在美国南加州师从Paul Coletti和Gina Coletti学习中提琴,并跟随奎卡博士学习作曲。他曾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为前总统乔治·W·布什演奏,也曾与太平洋交响乐团青年乐团和科尔本青年乐团合作演出。
王瑞钦到威尼斯双年展主展场绿园城堡(Giardini)和观众进行互动,对话过程中发生不可重复的事件。
王瑞钦在威尼斯演出当天早上,到威尼斯双年展主展场绿园城堡(Giardini)和观众进行互动,对话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重复的事件,通过与来自不同背景和年龄的路人互动,让他们从1到96之间选择随机数字,从而创建了互动组件。根据这些威尼斯双年展观众输入的排序,成为奎卡持续进行编曲变化的序列。如此通过他们和随机观众的选择所合作出的交互作品,对艺术家或随机的观众而言,彼此发生了“共创”的关系,打破了双年展对“无处不在的陌生人”的认知,让音乐创生的交互模式,改变了我们惯常对于“陌生”的定义。
奎卡和王瑞钦在威尼斯的运河上乘坐传统的贡多拉,王瑞钦在船上演奏奎卡新版的《他/她决不怜悯》。
下午奎卡和王瑞钦在威尼斯的运河上乘坐传统的贡多拉,王瑞钦在船上演奏了奎卡新版《他/她决不怜悯》的一部分,他们沿着大运河,与威尼斯运河水岸上川流不息的游客们隔空对话今年双年展的“无处不在的陌生人”主题。接着的一场演绎全球化和跨学科的实验性的音乐会,以及14岁少年王瑞钦导演的全程记录影片,标志了AI时代去年龄化、去地域性、去边界化的多维度属性,以新时代实验音乐的形式,为今年2024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添加了别开生面的跨界共创的新类型。
美国作曲家奎卡将过去欧洲中世纪的丰富音乐传统与当今AI数字科技的相结合,透过中国与意大利的少年演奏者的合作,不仅致敬了兰迪尼的原作,还超越了现场音乐表演的界限。在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如此多维度共建的音乐创新模式,使得新版的《他/她决不怜悯》成为跨越多个世纪艺术表达的时空穿梭器,是今年第三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的亮点,也是推动“元宇宙艺术”对未来的一种预示。
展馆外墙
紧接着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将于8月13日-25日在全新装修的一楼展厅推出《续启华章——广州十三行工艺美术作品国外巡展》意大利巡展;8月16日将在上海崇明岛揭幕首次的国内平行展《穿梭时空-双岛记》;9月初张璐和陆蓉之将在运河上进行《生命万岁》的行为艺术,9月7日下午将在二楼展厅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直播的第三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以“穿梭时空”为主题的研讨会,接着举办第二季度的开幕酒会,充分实践元宇宙虚拟与现实交互的各种可能性,打开AI时代艺术展现的新面貌。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