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0 21:14:29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444
开幕式现场
值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旅行家和民俗鉴赏家的非凡才能,威尼斯双年展及其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在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和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的特别支持下,于杭州推出这一特别项目。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威尼斯双年展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威尼斯双年展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共同承办。
嘉宾观看展览作品
为纪念马可·波罗这位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追寻他的足迹,推出了“风造就了天空”项目。中国和意大利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双方有一个共识:文明的历史并未因过去而消亡,文明史的能量依旧存在于当代,贡献于当代。两国带着各自历史的记忆和潜能,彼此参照,相互学习,互为语境,各自展开。
展览现场
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于1895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当代视觉艺术展览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艺术双年展。威尼斯年展在创办之初就坚持“艺术是文明最珍贵的一部分,深信艺术能促使各国人民在友谊中相聚。”威尼斯双年展涵盖艺术、建筑、电影、舞蹈、音乐和戏剧等多个领域,通过文艺反应当今世界情况,带动城市的创新发展,是全球艺术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展览现场
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旅程的第一站是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支持下举办的“完美之路”展览,该展览是在中国美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再思考。“完美之路”是描述“道”的一种方式,围绕这一原则,展览汇集了一批在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中国艺术家,他们以开放的视野关注传统,同时也充分拥抱最新的科技发展。本次展览呈现了活跃在中国艺术界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持续的展现出其自身对视觉艺术语言的更新,其目的是描绘一代人,他们构想并追溯了一条植根于千年传统的原发创新之路。
展览现场
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外,由伊斯坦布尔本土艺术家切夫德特·埃雷克(Cevdet Erek)设计的舞台《两栖》将观众迎入一个相遇的空间,这个舞台根据威尼斯双年展行进路线上的不同地点进行塑造和调整。展厅内汇聚了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体系中的艺术家们和创作集体:曹澍、陈量、程然、戴陈连、冯冰伊、高世强+山水集体创作、许江、康凯雯、刘韡、刘毅、邱志杰、石冰+林仪、杨福东、叶御风、易连、应歆珣、袁可如(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创作团队、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创作团队。展出许江的铜铸雕塑《共生会否可能?》,邱志杰的纸上水墨《大闸蟹:艺术生态地图》,高世强与山水集体创作的影像作品《山水:云山六章》,刘韡的装置《看,书!》,杨福东的黑白胶片影像《陌生天堂》,易连的摄影《离散大陆》《一条街的叙事》,袁可如的影像装置《永恒与片刻》,曹澍的影像装置作品《妖糖》等等。
展览现场
马可·波罗链接了中国和意大利,威尼斯与杭州,在此感受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独特韵味。2025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威尼斯双年展建立130周年。在未来的合作中,中国美术学院与威尼斯双年展将通过中外当代艺术家的对话,深化中国与意大利之间更深层次的艺术与文化交流,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探索全球艺术的未来。
展览自11月11日起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2025年1月10日。(本文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