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三让”于浙江美术馆开幕 勾画二十余年笔墨轨迹

时间:2024-11-23 16:58:49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498


展览现场

本次阶段性创作展作为一次“宴饮”,黄骏在其实验水墨创作中,安置了古今中外,安置了经典与创新,安置了天地人等。在艺术家“让”这一动作中,看到了其笔下透出的光:如同月亮沿着轨道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三天之后,月亮逐渐显出了光亮,是为魄——这是黄骏十年等待后光的显现;也通过“让”⽽显现出渐明的⼼象:第一“让”是个⼈创作与⽂明的经典同⾏;第二“让”是实验与传统笔墨的共鸣;第三“让”是将作品的阐释留给观者不断变化的感觉。

《礼记·乡饮酒义》通过说解乡饮酒礼来强调敬贤尊老的礼法,并以此为政教的根本。展览以此为题,实为引申探讨“中国画的礼义”,重申绘画所应具备的社会功能,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开宗名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在当今社会谈中国画之创新与功能,就不能只谈个体艺术家风格的流变,而是要还原到中国画的礼教功能的情境中去,宴请四时天象、中西古今、亲朋同行,由此打开中国画的精神涵养,确立中国画家的时代定位。

展览现场

黄骏作品中的墨似一团浓雾,纠缠着一股无形的力量,个体情绪与人文书写此消彼长。面对黄骏的作品,犹如置身苍茫的群山,浑厚苍劲,淋漓奔放;又如幽微晦明的曲径,内敛含羞,娓娓道来。在他笔走龙蛇的狂狷之下,象形之外,浑然而生出一种兼具古意与现代性的独标气骨。

在《无象》与《写生》系列中,艺术家通过强劲的笔触来表现肌⾁的张⼒和情绪的激烈,通过留⽩与浓墨的对⽐强化了挣扎的戏剧性效果,给⼈极具感染⼒的视觉体验。使⽔墨不再囿于传统中国画的花⻦⻥⾍之精微,⽽化⻄⽅油画的形、⾊、光于其中。《无象》的彩墨系列,绚烂明丽的色彩与壁画般的肌理,呈现出他对敦煌壁画的深入研习,荡漾出绰约的东方意趣。在《卧》系列中,横卧的人体犹如横亘绵延的山石,百骸如排山之势,墨色蓊郁,气象葳蕤。

展览现场

重构与蕴生

“⽔墨性”重构乃指在传统⽂化与现代⽂化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反思和重新诠释传统⽂化的核⼼价值观,找到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新意义,并对其进⾏结构性调整。他们既保留了中国艺术的本⼟特质,⼜赋予其现代性的表达维度,使之成为连接东⻄⽅艺术对话的重要桥梁。在全球⽂化多元交融的背景下,⽔墨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语⾔体系的重构与创新不仅关系到艺术形式的演变,也关乎⽂化传统在当代的转化。

正如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高世名所说,黄骏有两支笔,一支是主题性创作现实主义,一支是当代水墨。通过对⻩骏艺术实践的系统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媒介反转、历史叙事、时空重构等⽅⾯的创新成果。他对⽔墨语⾔的创造性转化不仅体现在技法层⾯,更深⼊到⽂化表达的核⼼。其作品中蕴含的⼒量感、历史感与现代性,为传统⽔墨与当代艺术的对话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览现场

无象No.8 彩墨宣纸 124cmx76cm 2023

老人像 彩墨宣纸 62cmx45cm 1999

空山No.1 水墨宣纸 181cmx485cm(97cmx5张) 2023

交失的人体No.4 120cmX120cm 2015年 水墨宣纸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