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共启创作研究与人才培养

时间:2025-01-24 09:06:10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372


嘉宾观看中国美术学院专题片

高世名致辞

高世名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群体,还是一个国家级平台。近年来,中国国家画院更加强调对全国画院系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国家画院的合作,不仅是与中国国家画院的合作,更是与全国各地画院艺术家的合作。中国美术学院既是主题性创作的国家队,也是艺术实验和艺术教育的先锋队。在这里,教师们拥有两个身份:一是教师,二是艺术家。与中国国家画院的同仁们携手合作,会更加凸显“艺术家”这一身份的重要性。同时,高校青年学子带来的新鲜活力和创新思维,也将对画院同仁产生积极影响。相信在未来的研究、创作、展览、传播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双方一定能够开展众多优质且深入的合作。今天,我们身处一个好时代、一个大时代,科技迭代日新月异,太多新事物值得我们去发掘,太多新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这些新鲜的现象和事物,都会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源头活水。期待双方携起手来,共同攀登艺术高峰。

余旭红致辞

余旭红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本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以及后续的交流合作是双方共同推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一是要发挥文化艺术赋能作用,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研究、转化和应用,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发挥重要节展平台的带动作用,将双方的优势转化为文化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共同承担国家主题性创作和重大课题的研究,推进文艺精品高地和文化创新高地的建设。三是发挥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推进品格立院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希望立足双方的优势,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创作出代表中国艺术新面貌的作品、培养出影响世界艺坛的卓越人才。

金一斌致辞

金一斌表示,中国国家画院是全国画院系统的“领头雁”,是美术创作的国家队。中国美术学院是百年名校,学院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在国内名列前茅,两个单位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相信未来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两院”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举办多种学术展览和研讨会,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完善;二是围绕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深度科研合作,加快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科自主知识体系;三是双方积极推动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四是双方积极开展联合课程,通过导师赋能共同打造人才培养的平台。国美人和画院人的合作,一定会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强国建设奉献力量,为中国艺术家参与世界文化艺术的塑造作出贡献。

韩绪与王青云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随后,“创作研究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国风堂举行。座谈会由董雷主持;何加林、韩绪、邢少臣、张捷、袁学军、韩亮、方向、盛天晔、赵培智、刘海勇、谢小铨、王益、沙永汇、邓柯、陈明、邱雷先后发言;刘万鸣作总结发言。

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在美术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专家们提出的强强联合、互补互借等建议,以及匠心精神在教学与创作中的重要性值得深思,对于学术品质的一致追求,也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议签署之后,关键在于将合作意向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年度会议机制,通过定期沟通与协商,明确双方的合作计划与具体方式。这样的机制将有助于监督合作进展,及时调整合作策略,从而确保合作能够持续、稳定地推进,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韩绪(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首先,在教育部倡导的部省合作共建高校的新背景下,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合作便有了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其次,画院与美院在创作和教育的不同职责中,能够逐步找到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元素。再次,希望双方都要避免匠气,避免按部就班,走出舒适区,因此可以将这次合作作为一面镜子,彼此之间相互观照,为未来的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张捷(中国美术学院原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今天签订的协议标志着两院合作的新起点,旨在让艺术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中国美术学院拥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地缘优势,中国国家画院则是美术创作的重要学术平台,双方将深化合作,开拓优势,推进国家重大主题创作和国际项目。协议签署后,需细化落实规划,每年推进重大项目。学院提供展示平台,助力画院艺术家作品的展示,共同推动艺术教育与创作的繁荣发展。

韩亮(中国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互相支持与信任,对未来合作充满期待。为推进合作,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建议:一是双方指定具体部门组建联合工作小组,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可持续;二是双方建立年度会晤互访机制,选定最佳时间节点,促进深入交流与合作;三是制定年度合作清单,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各项合作事项,每年重点完成一件事,逐步累积合作成果,滋养双方的发展与成长。

盛天晔【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美术学院秉承的“守正创新”,源于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与潘天寿的传统出新。具体到教学,山水画一脉承续最完整,浙派人物画写意一脉尚需整理和赓续。2024年上海的“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完整呈现了中国画学院的历史脉络,前辈作品中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应守的根源。双方合作应避免书斋气、匠气及江湖气,重要的是互相促进、平台共建。

刘海勇(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在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合作中,学院致力于推进艺术创作与教育的共同发展,通过详细规划与项目对接,加强国际化影响,助力国家文化战略。在展览、研究、创作与教学等方面,也将深入挖掘资源,进行真展览、真研究、真创作,并加强师资互聘与人才培养。为确保合作成效,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优势互补与强强联合,共同推进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王益(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合作处处长):今天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恰逢其时,中国美术学院将确保合作的实质、实效推进,建立定期协商机制,每年制订计划并抓好落实执行。同时,加强双方日常交流互动,资源整合、强强联手,共同服务国家形象塑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美学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活化等。并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传播,共同推进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传播。期待列出计划,有序推进工作。

邓柯(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所长):这次中国国家画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以开放的姿态,促进学术交流合作,意义重大。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团队互动频繁、受益良多,希望两院在主题雕塑创作人才团队建设上互助共建,锚定国家战略展开实践研究。同时,期待在传统研习和考察方面有更多互动。相信两院未来在创作、科研、教学和展览上将有更多活动展开,共同推动雕塑艺术发展。

邱雷(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经过40余年的教学实践,培养了众多中国画人才。首创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聘请80余位名家,培训6000多人;承办文化和旅游部人才培养项目,培训中青年骨干近400人次;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美术工程,获颁优秀组织奖。期待与中国美术学院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并建议开办高端人才培养班,面向学院研究生等,进行学历后教育,颁发双方证书,共同培养青年人才。

董雷(座谈会主持人、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今天,中国国家画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就创作研究、人才培养和全面合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座谈。与会的领导和专家研讨内容充实,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建议设想,为推动双方优势互补和持续合作发展贡献了智慧。相信此次座谈的内容会在日后各具体项目的合作中得到落实。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