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1 14:46:49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207
艺术家杨烨炘在展厅抛撒金米粒
2025年3月30日,艺术家杨烨炘的个展暨公共艺术项目“淘金米”在北京798艺术区春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拉开帷幕,在展览现场中,艺术家将1000粒由千足金打造的黄金米粒播撒在展厅的各个角落,隐匿于由数吨普通大米与稻谷组成的“米海”之中,在“播撒金米”之后,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到这场限时的“淘金”体验之中。这场大型的行为艺术项目,是对与社会价值倒置与生存悖论的深刻隐喻,试图让观众在物欲与生存的抉择中,重新思考财富价值与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
1000粒金米
1000粒由千足金打造的黄金米粒即将被撒入展厅
据艺术家介绍,每一粒金米大概重约0.5克左右,那么其对等金价价值即为350元至360元左右。每波预约观众可以进入展厅“淘米”15分钟,淘到的金米全归其个人所有。“这简直是赤裸裸的诱惑!”“捡个七八颗,就可以抵掉我最近基金的亏损了.......”现场等候的观众们打趣道。
观众可以将淘到的金米装入瓶中带走
“金子就是金子,米就是米,但是在艺术空间成为现场发生的行为,就有成了公共艺术项目。为什么开幕这么多人来,我们扪心自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春辰在开幕时如是说到,他指出,展览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探索社会介入艺术的状态,因为在当下,艺术并非单向地去试图用观念去影响、干预社会,而是与社会共存,社会参与将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影响甚至于延伸作品的意义,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但最终这种共存的状态会成为社会共性与时代问题的双重反映,这一命题在今天的艺术世界中尤为重要,需要持续的讨论与研究。
图中较大颗为掺入的“假金米”,小一点的为真金米
在“金米粒”和“大米粒”之间,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在资本市场被神化的黄金,实则无法果腹;而维系生命的稻米,却因日常性被严重低估。这种价值倒置的物质剧场,让观众在翻找过程中直面资本逻辑的非理性本质。不知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淘金者”在活动结束之余,是否也会将“狂热”转为“回味和思考”,领会到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苦心呢?
艺术可以是“诱饵”,实则引导观众重新发现被忽视的生命本质。
艺术亦是一个催化剂,催发人性本身的显现。
那么,在“金米粒”和“大米粒”之间,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据悉,《淘金米》展览将持续至5月25日,观众可前往798艺术区春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亲身参与这样一场特殊的社会实验,重新定义价值,审视财富、生命与价值的关系。 (文/傅朗,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