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复光华:复旦大学艺术馆开馆!

时间:2025-05-21 06:29:09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229


1920 年复旦大学校舍全景图纸,图/复旦大学

展览现场

第一单元“重山复水”

第一单元“重山复水”聚焦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对话,探讨传统如何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从古至今,山水探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本单元通过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与当代转化,展现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如何重写山水精神。

谷文达《<唐诗后著>碑林四系》 

杨福东《留兰》

刘建华《塔器》

鸟头《左右》

展览现场,中为邱宇《骨节中的异响》

“齐物”追求平等的存在论,否定人为的价值等级划分,主张差异性的本质同一性。李山以“解绑”为方法论,通过解除玉米的基因抑制,使其释放原始性状,进行生命本质的讨论,呼应庄子的“大同”思想。复旦校友曹舒怡通过形态各异的生物雕塑,追溯“前人类”生命史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物质循环,探讨生命与环境协调共生的交织关系。皮埃尔·于热通过影像作品《一种道路(未耕种)》记录非人类生命体的自主发展,以非人类中心的视角编织生态叙事,邀请观众重新审视人类在生命世界中的位置。

本单元的一些作品从批判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卡西亚·福达科夫斯基通过放大的虾壳和下垂灯泡的组合,构建失衡环境的隐喻,龙盼“穿过”展览墙体的铜树诉说自然与工业、技术的角逐和交融。树皮之下是密集的电缆网络,如同植物根系自然蔓延,缠绕树根,看似洁净的云计算实则侵蚀并缠结着生态网络。

龙盼《风铃》

卡西亚·福达科夫斯基《现在我明白了,尽管已经太迟了,我们并非总是从相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炙烤)XXXII》图/复旦艺术馆

第四单元“一阳来复”

第四单元“一阳来复”展望艺术与未来技术的结合,探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如何拓展艺术的边界,展现艺术家对于未来的想象。曹斐的《套娃宇宙》充满魔幻现实主义气息,身穿制服的科研人员、绿皮火车、俄罗斯套娃,这些历史碎片被重新打捞、装配,勾勒出一段充满乡愁的未来主义平行时空。冯骏原通过侵入性的异形物带领观众徘徊于空无一人客机的内部,这种令人不安的景象是艺术家对“空怒事件”展现的社会不平等性的回应。

幽灵般无处不在的技术正重写这当代与未来世界,李丹将沙漠景观与数字伪影结合起来,构建“戈壁幽灵学”。陆平原的雕塑作品《刑戮螯爪先师》被魏明德的《潜意识的黑洞》长卷包绕,沿着画卷搭建的螺旋型小径,观众被引入以AI生成的神像所构成的“赛博神龛”。通过“数据符咒”召唤出来的灵媒是AI生成的“技术之灵”,这仿佛是当今时代的幽灵显性。

李丹《戈壁幽灵学》

开幕式现场

正如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启用仪式致辞中所说,“复旦源”是复旦的,也是上海的;是校园文化地标,也是城市文化名片;是学校育人场域,也是市民共享空间。在未来,复旦艺术馆将以跨学科、前沿性和国际性为特色,联动国内外优质资源,策划高质量展览与公共教育活动,打造校园文化新地标。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公教项目与学术活动,邀请观众见证哲学和科学、艺术和技术的跨界共生。

展览海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10日。5月24日起,观众可通过“复旦源”小程序提前7日(不包括当日)预约参观“一源六馆”,包含艺术馆《日月复光华》,博物馆《中华文明溯源展》《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进步——革命文物中的复旦和复旦人》等多个展览。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