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9 16:18:43 来源:艺术中国点击:627
2020年11月,由中宣部牵头,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八部门联合统筹协调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开始实施。2021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首批古文字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单位。依托丰富的藏品资源,扎实的科研积累,成熟的活化宣教平台,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中国国家博物馆搭建了古文字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纹样线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李洋依托古文字工程课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金文数据采集与整理”,基于高精度三维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提取青铜器上的纹样生成线图,同时对于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在三维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网格变形算法对文物曲面ROI区提取参考平面,计算文物表面与参考平面的距离、曲率等特征参数,最后使用交互式方法对计算出的特征参数进行可视化表达,从而形成文物的数字化拓片。
数字拓片
与此同时,普及推广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古文字工作重点所在。数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极推进活化宣教,充分利用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文博等平台,大力宣传古文字相关工作;举办“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主题活动,依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向世界宣传古文字等文化遗产;利用多种科技手段,推出古文字百年贺卡、AI文物短剧、古文字文物视频等精品主题,起到创新展览展示、活化宣教古文字文物的作用;积极开展文创开发,聘请古文字专家进行把关,已设计50余款古文字文创产品,销售额超过2600万元。
原创作品甲骨文主题动画片(共四集)
“古文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实践项目”充分利用宣教资源,制作古文字主题的动画短片、真人课本剧、微视频等新形式,拓展了研究、教学和传播渠道,采取线上直播和线下进校园等形式进行推广,线下覆盖北京、新疆等地学生近千人,线上点击量破百万,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制作文字知识栏目剧《万字有灵》(共七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CETV1)播出,以生动的语言普及推广了古文字知识。
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制定了“古文字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继续深入开展与古文字相关的各项馆藏文物整理、科学研究、推广普及等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图片由国家博物馆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下一篇:“画痕——张功慤纪念展”即将开幕